365bet线上投注欢迎您! 设为首页|收藏本站|

您现在的位置: > 政务公开 > 发展规划 >

发展规划

“十三五”总体发展思路

来源:偏关县政府办时间:2017-07-27 编辑:王跃 点击数:

第一节  指导思想

   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,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、四中、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十届七次全会精神,以马克思列宁主义、毛泽东思想、邓小平理论、“三个代表”重要思想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,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,坚持党中央“四个全面”的战略布局和“五大发展”理念,按照省委“五句话”总要求和“六大发展”部署,全面落实市委“1661”发展战略,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,紧抓住脱贫攻坚这个“头等大事”,整体实施偏关特色的“绿色化反贫困”新战略,带领全县人民坚决打赢这场硬仗。以提升“五大”战略和冲刺“五大”目标为抓手,坚持扶贫统揽、项目引领、农业支撑、城镇驱动、旅游带动、生态承载、民生统筹、安全保障、严实并举不动摇,加快推进小康建设、煤电产业、农业升级、县城创卫、景区建设、园林绿化、社会事业、平安建设和党的建设,对标前行,苦干实干,确保2020年我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,建成国家级黄土高原欠发达地带绿色发展试验(县)区。

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,推动我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,实现脱贫致富新目标,必须实施“绿色化反贫困”新战略,把脱贫攻坚与生态文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,坚持人民主体地位,坚持创新发展,坚持协调发展,坚持绿色发展,坚持开放发展,坚持共享发展,坚持安全与廉洁发展,坚持全面深化改革,坚持党的领导。

第二节  基本原则

(一)坚持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并举。立足规模偏小、实力较弱、发展滞后的县情,坚定不移地把做大做强全县经济规模、提升县域综合实力作为中长期战略重点,积极适应新常态,着力在扩规模、强实力的同时加快全县产业结构、投资结构、空间结构、城乡结构优化调整,积极推动全县发展方式转变,全面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,努力增强发展的后劲,确保稳速增势,推动速度与质量同步提升。

(二)坚持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。突出生态文明理念, 严格落实主体功能区发展要求,规范各类开发行为,大力发展生态型低碳循环经济,推动清洁生产、资源节约和土地集约利用,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,保护和提高环境质量,在开发中保护、在保护中开发,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、社会效益兼顾,经济、社会、人口、资源、环境协调发展。

(三)坚持乡村发展与城镇建设共进。深化城乡一体化机制改革创新,加强统筹规划、全面部署、协调推进,统筹城乡发展布局,优化城乡资源配置,促进城乡基础对接,稳步推进城镇与乡村同步规划、有机融合、协同发展,逐步实现城乡之间基础设施、公共设施、社会保障、教育、基本医疗卫生、公共文化等要素的一体化,形成乡村发展与城镇建设协调共进的新格局。

(四)坚持社会民生与经济发展同步。坚持以人为本、发展为民的执政理念,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,在发展中尊重民意、满足民需、保障民利,更加注重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,加大扶贫攻坚力度,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,持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,把发展的目的落实到富民、为民、安民上,推动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,切实提升社会事业发展水平,增强人民地幸福感、获得感。

第三节  战略布局

实施“绿色化反贫困”战略的总体布局为:

(一)生态建设奠基立县。贯彻生态优先原则,将生态建设、绿色发展放在基础和前提位置,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中去,持续改善生态环境,加强污染防治,加大绿化力度,封山造林,适度退耕还草还林,提高植被覆盖率,使偏关成为风景优美、绿色资产丰饶的生态富县,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,为吸引新兴绿色技术产业入驻创造条件,为绿色化脱贫致富打下坚实长远的生态基础,为子孙后代留下永续发展的绿水青山和绿色财富。

(二)贫困人口整体脱贫攻坚。动员并优化配置县内外一切可用资源力量,以决战决胜的意志坚决打赢整体脱贫攻坚战,确保91个贫困村、2.5472万贫困人口如期整体脱贫,贫困县如期摘帽。同时,参照更高标准提升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,扩大全面小康人口比重,培植稳定脱贫的经济社会基础,巩固脱贫共富成果,防止因病因灾等返贫现象。必须明确,目前的人均纯收入2800元(2010年不变价)的贫困线标准,只包含了基本生活费,不包括教育、医疗、住房、社会活动等发展性需求。而如果达不到发展性需求满足的标准,返贫就极为容易。不仅要解决绝对贫困,也要解决相对贫困,以及各种“不稳定贫困”。因此彻底反贫困就必须转换为总体小康、全面小康概念,达到更高的标准。

(三)绿色产业发展富民。认清传统工业及产业的不可持续弊端局限,适应绿色发展潮流和全面小康社会的绿色消费需求,坚决果断的摒弃高污染高消耗低效益的传统产业,决不引进发展“污染项目”,全力发展符合县情和脱贫共富需要的绿色产业,重点发展清洁能源产业、现代绿色农业、绿色低碳旅游业等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,培育绿色支柱产业群,加快经济发展绿色转型,为绿色化脱贫、绿色化小康、绿色化共富打牢强大产业基础。

(四)宜居城乡建设安心。全面确立新型城镇化思维,走绿色城镇化之路,建设宜居乐居的绿色城镇绿色乡村,打造养生养心的居住生活环境,留住人心乡愁,把偏关建成一方乐土。加大城乡建设投入,完善功能分区,抓好城乡基础设施建设,实现城乡经济的良好发展。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,提升能源保障水平,改善城乡交通条件。按照地质条件、自然环境、历史文化、风俗习惯等特点,按照特色化、人性化、宜居化原则,加快产城融合,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,深入推进美好乡村建设,创造宜居的城乡环境,使偏关人民能安心生活创业,共同建设发展美丽偏关。

(五)活力社会打造固本。针对以人才人口等经济社会资源不断流失、内生活力不足、现代化要素资源注入不够等为标志的贫困型边缘化社会结构,积极探索社会建设新路径,优化社会结构,培育以各类爱乡爱县创业者、脱贫致富带头人为代表的内生社会力量,培养能够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乡绅力量,全力推进向小康型活力社会整体转型,形成“大众创业、万众创新”生机勃勃的社会状态,厚植偏关发展的后劲,夯实偏关和谐社会发展的根本基础。

(六)扩大开放促进合作。通过高层次全方位扩大开放,冲破“要素流失与发展不足”的贫困陷阱,自觉的在大市场、大产业、大区域框架下谋划偏关的整体发展,高度重视全方位引进外部优质资源要素,构建偏关与外界交流合作良性互动格局。改革必然要求开放,开放也必然要求改革。要坚定不移实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、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,坚定不移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,坚定不移引进外资和外来技术,坚定不移完善对外开放体制机制,以扩大开放促进深化改革,以深化改革促进扩大开放,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、增添新活力、拓展新空间。

(七)公共治理创新推动。以构建绿色化反贫困型现代公共治理体系为主线,统筹各项改革与管理创新,将绿色经济发展与建立完善新型体制机制相结合,使政府行政与社会、市场、企业和公众参与相结合,形成一个以绿色经济发展、生态文明建设、先进文化建设为统一体的现代绿色治理体系,全面推进“绿色化反贫困”战略的实施,实现偏关社会经济的长足发展。

第四节   主要目标

按照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,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特别是基本县情,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,我县在总体上要追求三大战略目标:一是在2020年整体脱贫,与全省同步实现全面小康;二是创建晋西北绿色脱贫共富先进县;三是建设黄土高原欠发达地带绿色发展试验区。围绕三大战略目标,今后五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:

(一)经济中高速健康发展。围绕绿色、健康发展思路,全县主要经济指标总量翻一番以上,进一步缩小与全省、全市经济差距,走绿色产业化发展道路,实现经济的转型发展,实现全县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,进一步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,显著增强我县经济发展的市场竞争力和抵御风险能力。“十三五”期间,地区生产总值年均递增7%(15%)以上;财政总收入年均递增4.5%(9.4)以上;一般预算收入年均递增14.7%以上(9.4);固定资产投资年均递增18%(30%)以上;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递增8%以上;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每年涨幅控制在4%以内;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.2%以内。

(二)经济结构明显优化。合理完善县域经济结构,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,走绿色农业、生态农业发展道路,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和特色农业,推进粮食加工和集中销售的产业链发展。增加粮食产量和农业民收入,提升第一产业的产值;优化第二产业结构,完成第二产业的转型发展,实现第二产业的由粗放发展向绿色、生态、安全、高效、集约发展的跨越式转型;利用资源环境优势,大力发展第三产业,实现绿色产业革命,带动当地人民增收,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;改变主要依靠投资来带动经济增长的传统模式,以提高人民收入,从而扩大内需增长为经济发展主要动力,“三驾马车”共同推进县域经济结构优化;自主创新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,节能减排效果凸显,生态环境显著改善,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。到“十三五”末,三次产业的比例调整为20:30:50左右。“十三五”期间,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递增7.5%;粮食年总产量稳定在0.4亿公斤;旅游产业年产值突破6.5亿元,年接待游客总量超过l00万人次;建成各类星级酒店、宾馆3家以上,初步形成“特色新城,旅游名县”的格局。

(三)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。城镇化率由快向稳转变,并保持一定的速度增长;中心城区功能分区更加明确,辐射和带动功能进一步增强,城镇综合能力不断提高;小城镇建设逐渐向生态、绿色转变,实现人与自然、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,城乡一体化更加趋向成熟,基础设施基本成型并且不断完善。到“十三五”末,县城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20平方米,县城集中供水率达到96%,县城污水处理率、集中供热普及率和生活垃圾无公害处理率分别达到90%、85%、100%以上;县城人口总量突破6万,城镇化率达到50%。

(四)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。统筹县域经济协调发展,提高当地就业率,实现城乡居民增产增收,使全县人民都达到小康水平;教育、社会保障、医疗、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,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提高,人民生产生活质量得到不断改善和提高。到“十三五”末,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递增7%(14%)以上,农村常住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递增8%(7%)以上;城镇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达到29平方米,农村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达到30平方米;人口预期寿命达到74岁;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数0.38万人,低收入人口1.75万人,脱贫人口正常年景返贫率控制在6%以内。

(五)新型社会建设全面推进。进一步完善服务于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,加强城乡居民知识和技能培训,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、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;加强普法教育,强化法治意识,建设法治偏关,办事依法、遇事找法、解决问题用法、化解矛盾靠法的社会自觉普遍增强,依法执政、依法行政的法治水平明显提高。平安偏关建设的社会满意度不断提升,社会更加和谐稳定。努力提升政府部门的综合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,依法执政、依法行政,使政府公信力和行政效率进一步提高,创建文明、和谐、稳定的社会格局;加大县级财政对“科学、教育、文化、卫生、广播、电视、艺术、体育、农业”的投入,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。

到“十三五”末,城镇基本养老保险、基本医疗保险、失业保险覆盖率分别达到99%,99%,90%以上,农村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分别达到97%以上;人口自然增长率年控制在6‰以内;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.2%以内;每千人拥有医生数达到3名;公路密度达到72公里/百平方公里以上;每万人公共图书馆藏书量达到4.2万册。

(六)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。进一步明确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,加大生态环境治理的投入力度,努力为建成资源节约型、环境友好型、绿色安全型社会迈出新步伐。保护、开发、利用好黄河。主体功能区布局和生态安全屏障基本形成,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化水平显著提高。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大幅提高,能源和水资源消耗、建设用地、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,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省市下达任务,水污染治理取得明显成效,大气、土壤污染治理基本达标。生态环境持续改善,森林、草地覆盖率进一步提高,城市建成区绿化率明显提高,落实生态治理绿县工程。“十三五”期间,全县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15%以上;“十三五”末,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耗水量控制在53立方之内;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0%以上,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100%;森林覆盖率达到36%以上,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%以上;县城占全年44%以上的天数空气质量达到一级标准,占53%的天数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。

(七)改革开放不断深化。在保持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不变的前提下,坚定不移地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。实现国有企业的转型发展,走现代化企业发展道路。适度放开民间资本市场,在保护地方特色经济发展的同时,适度引进外部资本和企业,使经济结构更加完善,更加合理。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、文化体制改革、民主法制改革、社会体制改革、党的建设制度改革、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实现新突破。“创新发展、协调发展、绿色发展、开放发展、共享发展、廉洁和安全发展”的新体制基本形成,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,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明显提升,开放活县达到全省中等以上水平。

(八)安全形势稳定好转。继续加强以煤炭行业为重点的所有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生产整治,健全安全生产制度和规定,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政府安全监管主体责任,创新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和机制,建立起较完善的防灾减灾和城镇安全运行体系,实现安全生产状况根本好转,遏制和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,确保不超省、市下达的安全生产控制指标。“十三五”期间,全县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年均下降17%以上,期末下降至0.04(全市0.075)人/亿元以下。

(九)脱贫攻坚决战决胜。全面贯彻落实中央、省委、市委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,扎实推进精准扶贫、精准脱贫,到2020年,保证实现我县贫困县如期摘帽、贫困村整体脱贫、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目标。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、不愁穿,义务教育、基本医疗和住房有保障。

 
点击数: 打印文章